新闻传真
当前位置:  > 

苏州市职业大学教育与人文学院:基于职业素养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实践

时间:2021-09-09 浏览数: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1724   教育与人文学院  李冬

 

学前教育专业是教育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旨归是培养具有扎实全面的儿童教育专业理论文化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宽广的国际与行业视野的学前教育人才。在教育发展改革不断深化、学前教育持续发展、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全面素养和专业水平提出更高层次需求的背景下,构建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机制及课程体系具有重大意义。苏州市职业大学教育与人文学院立足学前教育行业发展需求、社会整体发展需求、国家建设人才需求,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全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助力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发展,助推社会全面发展,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夯实育人基础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推进学习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是学校践行高职业素养、高创新精神、高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对学校人才的培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苏州市职业大学教育与人文学院始终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为提升学院学前教育等专业人才培养效能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一方面学院为充分利用校外学前教育人才资源,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双师素质结构,根据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学前教育实际,经学校教务处同意,成立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导师团。另一方面,学校相继出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行动计划》《关于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的意见(试行)》《教师专业实践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与32家企、校单位签订了基地合作共建协议,以便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挂职工作、实践锻炼,推进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入合作,打造校地紧密合作的命运共同体。例如学校选派教师参与行、政、企、校基地实践累计达257人次,实践时间累计达15654天,不断深化产教学研融合发展,为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稳固育人保障

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各类院校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其优化创新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并且能够积极应对瞬息万变市场需求的重要举措。苏州市职业大学教育与人文学院不断探索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模式,用以助推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一方面,学院以职业化为目标,驱动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即把社会急需学生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逐层分解并植入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等主干课程当中,推动学前教育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强化,同时还将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育婴师资格证等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贯穿于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使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岗位要求达到高度一致,助推专业技能、专业知识、职业素养一体化培养,提高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行业需求的契合度。另一方面,学院以实践化为抓手,驱动专业实操能力的培养,即学前教育专业面向实践,盘活资源,与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幼儿园、吴江区维爵幼儿园、苏州市沧浪新城实验幼儿园等建立合作关系,落实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引领专业学生走进企业、产业一线,紧贴时代脉搏,在服务社会、定岗实习中提升个人专业实操能力、贡献青春力量。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提升育人实效

一个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类分层次进行建设的课程体系、一个注重课程内容贴近社会实践或反映社会实践直接需求的课程体系、一个兼顾科学化课程设置与个性化课程设置的课程体系以及一个积极引入交叉学科、扩宽课程内容的课程体系,是强化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学校教育结构的重要抓手。苏州市职业大学教育与人文学院为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取得瞩目的教学成果、推进学校的整体发展,在课程建设道路上不断探索,努力完善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学院将在教务处的统一指导下,在学校督学组问诊把脉的支持下,面对不断变化的学情、多样化的生源和不同学生的学习诉求,深入梳理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持续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深入挖掘新理论知识、市场发展趋势,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育人有温度,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另一方面,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展开在线教学研讨,在微知库和泛雅超星等平台开展课程建设,例如,鼓励教师通过爱课程、微知库,泛雅超星、微信、QQZoom等平台,以直播、录播、慕课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