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教育与人文学院召开“新型药物制剂的研究及作用机制”项目 专家座谈交流会

时间:2022-08-15 浏览数:

   810日,新型药物制剂的研究及作用机制项目专家座谈交流会在教育与人文学院奎文楼2312会议室顺利举行。教育与人文学院党政班子和食品与检测系相关教师参会。会议邀请了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合作交流处处长张勇、苏州科锐迈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振华、苏州艾迪康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总经理庄叶明,贝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杜仁骞、苏州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王岩和药物分析部负责人蒋丽英等6名生物医药行业资深专家,就生物医药细分领域内的在研项目、平台建设、创新发展趋势、产业上下游合作现状和行业产业人才需求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讲解与细致分析。会议由副院长方向阳主持。

  首先,方向阳介绍了与会嘉宾情况,明确了此次专家座谈交流会议的主要内容,希望借此机会除了增强教师们对于生物医药行业产业的认知,也能对我校即将申报的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校地合作和课程建设等方面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党总支书记苏涛代表全院教职工对于各位专家能在百忙之中空出时间来参加此次座谈交流会议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同时也真诚地希望各位专家能为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建设工作出谋划策。院长吴隽对于各位专家在申报新专业过程中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作为高职院校而言,以后可以和贵企业们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方面做好持续对接。可以探索新型实验室校企合作模式,解决短时间内的人才培养问题。副院长冯清介绍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依托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办学历史、人才招生就业、师资力量以及校企合作、实验实训中心等情况,希望各位专家无论在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还是在新专业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多帮助,多支持,多合作。


  接下来,与会各位专家积极发表意见。苏州科锐迈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振华简要介绍了个人情况,主要研究方向为CAR-T细胞和干细胞;说明了科锐迈德的建设过程,目前主要在mRNA药物领域进行科研攻关,已建有环状mRNA技术平台,填补了国内空白;在与高校进行合作攻关方面,可以共研基因+细胞治疗技术和mRNA药物作用机制;未来在人才需求方面,药物生产领域对于高职人才需求量预测较大。艾迪康副总庄叶明指出,作为三方检验检测机构,艾迪康属于生物医药产业末端,是服务人民大众,输出型的企业。目前贵院食品检测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借助未来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共同培养实践知识为重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双方可以就新型药剂的制备中检测技术进行合作开发。贝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杜仁骞就生物医药学科的设置发表了观点,未来应培养掌握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酵工程等方面的技术人才,目前企业对于掌握智能化、自动化生产、GMP生产的高职人才缺口较大;在药物研发环节,在促排卵药物研究、胚胎检测领域可以进行校企联合攻关。苏州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生物分析部负责人蒋丽英、人力资源部主任王岩表示:在培养人才方面,可以设置阶段性的目标,培养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专业建设初始就要找到精准定位。药明康德目前对于安全性评价、生物分析、生产质量等方面的人才需求较大;课程设计方面,建立共享课程分析平台,通过平台可以将应用型课程共享到食品、生物药品,分析化学等各个学科;在项目合作领域,可以对新型药剂开发检测及设备共享等进行进一步交流探讨。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合作交流处处长张勇就新专业生物制药技术科研攻关方向、建设目标、课程设置、体制机制创新等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参会的其他教师也就关心的人才就业、项目合作开发等问题同与会专家进行了积极交流。另外,与会专家们就目前生物医药行业比较关注的如何构建生物医药创新联合体,行业上下游合作情况进行了充分讨论交流。专家们一致认为:我国的国产化进程在加快,要尽快实现供应链和产业链等各链条的国产化进程,包括基础试剂、自动化仪器也是国产替代不可忽略的部分,所有的卡脖子技术都要国有化,分析方法和法规也同样需要创新,尽快完善标准体系。在推进国产化过程中,部分环节可以施行产品替代,目前,迈瑞、复兴的设备已经可以进行替代。同时在构建创新联合体过程中,针对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目前很少的现状,应加强生物医药上、下游之间的合作和有效衔接,可以将不同细分领域的企业联合起来进行攻关,从而突破底层专利的基础壁垒。


  最后,与会专家们参观了刚刚改造的实验实训中心,我院刘臣教授对于各个实验室的功能、设备仪器及承载的教学科研项目能力向专家们进行了详细地讲解。专家们对于学校建有涵盖多种高端仪器设备、实验用具及器具齐全、建设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的实验实训中心给予充分肯定,大家表示校企在生物医药及健康领域的合作发展未来可期!


  本次座谈交流会议上,学院与参会企业间就后续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联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已达成初步共识。此次会议既为新型药剂研发项目提供了合作思路、达成了合作意向;又为新专业生物制药技术的申报及建设提供了遵循,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学校快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

(教育与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