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工作 > 科研平台

江苏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研基地

时间:2024-09-09 浏览数:

江苏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研基地(以下简称“创研基地”)成立于20135月,是由江苏省作家协会批准,苏州市职业大学和苏州市文联主管的文学创作和研究平台,为江苏儿童文学工作者文学创作、儿童文学教学、对外交流、儿童阅读推广等方面做出有益探索。

 

一、团队负责人

 王一梅,女,1970年生,教育与人文学院教授。一级作家。苏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承担《儿童文学》《学前教育学》课程,进行校级教改课题《绘本欣赏与创作》融合文学和美术的课题探索,并正主编《幼儿文学》教材。


 著有长篇童话《鼹鼠的月亮河》《木偶的森林》,长篇小说《一片小树林》《茶乡少年》等,中篇童话《红花草原》《糊涂猪》等,短篇童话《书本里的蚂蚁》《离星星最近的地方》等。其中《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入选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作品获第十届中宣部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五届国家图书奖等奖项。个人被评为江苏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江苏省“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文化英才,入选苏州市首届姑苏宣传文化领军人才。 

二、团队主要骨干人员情况

(一)团队人员梯队结构情况

目前本研究中心校内人数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博士3人,硕士3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比85.7。其中50岁以下人员5人。另有校外成员,包括省作家协会专家团成员、儿童文学教授和儿童文学作家等成员支持。

(二)主要学术骨干情况简介

顾梅,女,1970年生,博士研究生,教育与人文学院学前教育副教授。主要承担《幼儿游戏与指导》等课务,尝试开拓体验式教学情境,致力于“中国文化与儿童教育”的实践研究,有持续十多年的校级研究性课题系列成果。写作有自传体儿童故事《乖孩子》(未出版)。2015年4月至今主持苏州碑刻博物馆(文庙管理所)的“梅子时间”,2017年11月,启动校图书馆内融融堂活动,身体力行公益服务。2017 年出版《钱穆先生的儒学观述评》。 课程游戏化影响下的教改文章《草地上的诗篇》曾获2019年陶研杯论文比赛一等奖。2020年获评江苏省首届三十位全民阅读推广人。2021年获得教育部100位教育世家荣誉称号。2023年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公布顾梅老师事迹《坚守教育初心热心公益事业》获评“建功立业新时代”党外人士典型事迹。2024年成为吴中区首届阅读推广人。      

邹婷,女,1980年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儿童文学与阅读,儿童创新教育。在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能较好地把握国内外儿童教育发展趋势,积极实践,有较强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目前,正共同主编《幼儿文学》教材,积极参与学生社团指导,以及学生技能比赛等指导工作。

张晓宇,男,1992年生,文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儿童文学与阅读,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社科项目5项,在《中国诗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能出色的完成教科研任务。

郭丽,女,1994年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政策研究、学前教育课程、艺术融合课程研究。主持或主要参与市、校级科研项目9项,参编教材2本,指导学生获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学术论文获江苏省师陶杯教育论文二等奖1项。

郭逸洋,女,1997年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人文学院教师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担任幼儿艺术教育与指导、手工制作等课程,研究方向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教育、文学艺术融合课程。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篇,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3项。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基础,有较强的专业学习与研究能力。

张芷萌,女,1997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外学前教育对比研究、国际合作办学教学研究、艺术融合课程等。主持或参与校级教科研项目4项,指导学生获第十一届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2项。有较强的教学设计和专业研究能力,在苏州市职业大学教学质量评议活动中获评“优”2次,在苏州市职业大学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1次。

三、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所目前开展工作主要聚焦于三大模块:1.以“儿童文学”为基础的相关课程建设项目;2.学生社团和社会公益服务,主要为“小树林”校园剧剧团、故事姐姐公益团队的建设工作;3.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推广。

1、以“儿童文学”为基础的相关课程建设项目

1)校企合作、新形态高校师范教育专业《幼儿文学》教材

与苏州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合作进行新形态高校师范教育专业《幼儿文学》教材编写。主编:王一梅、邹婷,参与编写者:张晓宇、张芷萌、郭丽和苏州市实验小学幼儿园教师。全书分为:基础理论、幼儿文学史、体裁和作品、教学运用、创作实践四大板块。其中基础理论和幼儿文学史两部分中有当代儿童文学作家首都师范大学金波教授、评价家北京师范大学陈晖教授对于幼儿文学史的口述。体裁和作品部分中有作家周锐、冰波、郑春华、安武林、王一梅、肖定丽等的视频访谈以及对作家自己对作品的解读录音。教学运用部分中配有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郑晶姐姐对作品的音频讲述、朗诵和苏州市实验小学幼儿园艺术融合教学方案等。创作实践部分还有作家创作方法讲解视频。初稿完成,视频、音频等录制中。

2)教改和思政课题

王一梅、郭丽、邹婷等先后进行了“以动物园为依托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校级教改课题,2023年9月已经结题;

邹婷 校教学改革项目“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幼儿文学课堂实践中的有效性研究,已经结题;

进行中:王一梅校级教改项目“绘本鉴赏与制作”融合课程;

进行中:郭丽校级思政课题“高职院校幼儿文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的开发与利用”。

2、学生社团和社会公益服务

1)“小树林”校园剧剧团

原创歌舞剧《一片小树林》排练中,该项目为大学生思政建设项目,得到校党委宣传部确认,后续申报相关项目。在本研究所教师王一梅原创儿童文学作品报告文学《一片小树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出版重点选题图书,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图书)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完成以“当代教育家”“2023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杨瑞清为原型的大型歌舞剧《一片小树林》(60分钟)剧本。制定了以思想性和教育性为主旨,将艺术性、文学性寓于一体的“小树林校园原创剧项目”的工作计划,通过师范专业课程和学校社团的结合,实现艺术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的目的。

其中《一片小树林》10分钟短剧在石湖幼儿园演出,获得好评。

2)故事姐姐公益团队

职业大学故事姐姐团队每年进行了社团招新活动,并对社团成员进行分组,分别为儿童剧表演小组和儿童文学创作小组。随后进行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

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2021年6月1日以“苏州动物园”为基地进行亲子阅读讲座和童话剧表演活动,得到了好评。分别在苏州市图书馆、新华书店进行公益活动,获得好评。

进行了三届绘本制作比赛,共评选出优秀绘本100多册。


3、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推广

1)举办多场儿童文学学术讲座

分别邀请青岛海洋大学朱自强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梅子涵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教育学院刘英教授前来讲学。受到校内师生一致好评。

2)创作课题和项目

“家乡小街,童年生态”儿童文学创作,姑苏宣传文化人才专项经费到账30万元;“童年的歌”儿童文学创作,姑苏宣传文化人才专项经费到账30万元。

“苏绣女孩”2022年苏州艺术基金项目扶持,经费5万元,直接支付给作者。

“茶乡少年”2022年苏州市重点作家作品创作扶持项目,经费5万元,直接支付给作者。

3)创作

每年均有2-3部长篇小说(或长篇童话)、短篇童话集等新作出版。

带领学生进行童话和绘本创作。

4)主办新书发布会

2024年5月24日“在茶香总寻味童年,听少年自由的欢歌”新书发布会在金庭镇举办,职业大学党委书记曹毓敏和校党委宣传部、团委、学院相关领导出席。发布会由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市文联、甘肃读书出版社、天津新蕾出版社共同主办。


四、近五年主要成果

1、2020年,王一梅评选为江苏省委宣传部“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文化英才培养对象(文艺英才);

2、2021年,“乡愁里的童年”丛书《合欢街》《校长的游戏》《童年的歌谣》获第三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提名奖;

3、2020年12月长篇儿童小说《合欢街》获苏州市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4、2022年12月长篇小说《校长的游戏》获苏州市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5、2022年12月长篇童话《浆果王》获第七届(2022)金骆驼奖。